Photo by Adam Nieścioruk on Unsplash
雖是濕熱病邪感染,久咳不癒,可能因於氣候環璄、體質、服用西藥等不同原因,轉為燥咳。症狀常見單音乾咳欲清咽,也有陣咳者,沒有痰或痰少質黏難出。症狀相似度高,若由脈象上細究,診斷可較精確再給予處方。燥咳屬陰虛,用藥變化大,涼燥為正化為勝氣;燥氣化火為對化為復氣,可參考《溫病條辨●補秋燥勝氣論》詳加辨之。以下四個醫案初步辨析。
醫案一
日期:113/06/08 病歷號碼:21598 姓名:XXX ♂54歲8月
主訴:外感吃抗生素已三周,乾咳,大便軟,體瘦身黃手冰,上樓梯兩側胸悶。
脈象:右寸滑,關逆,左胸中點浮滑稍大
病名:咳嗽(R05)
處方:
半夏瀉心湯 2.0克 甘草 2.0克
茯苓 2.0克 大黃 0.3克
厚朴 2.4克 枳實 1.2克
3包7天 服法:飯後一包
6/29下次回診主訴咳嗽已無,改看它症。
解析:《瀕湖脈學》”寸滑膈痰生嘔吐,吞酸舌強或咳嗽。”病人外感吃抗生素三周傷了腸胃,症狀似是乾咳,右手脈顯示胃酸上逆致咳,咽喉不利,左脈為支飲胸滿,兩側胸悶其實是積痰未能出。診脈確認是胃酸和痰飲所致,非燥咳。故處方甘草瀉心湯+茯苓+厚朴大黃湯。服用一周症狀改善。
醫案二
日期:113/04/27 病歷號碼:23238 姓名:XXX ♀42歲6月
主訴:自農曆大年初四咳至今,lmp=4/13,胸口悶痛,肋痛,右肺尖痛,上背肩胛痛。偶低燒,大便硬一日一行,眠差,右肩臂痛,胃潰瘍史,腰痠,易汗出。
脈象:右寸滑,左寸細數,心下動
病名:慢性支氣管炎(J42)*
處方:
柴胡 1.2克 黃芩 1.2克
半夏 1.2克 甘草 1.2克
五味子 1.0克 桔梗 0.6克
杏仁 1.6克 金銀花(甲) 2.0克
栝樓實 1.6克
3包14天 服法:飯後一包
解析:久咳肺熱葉焦成燥,肺部的慢性發炎導致前胸後背的肺區疼痛,病邪未退偶見低燒,囑每晨空腹飲亞麻籽油10c.c.,含Omega3解緩發炎症狀並緩燥潤腸助便,易腹瀉者可改為喝紫蘇油;中午溫飲桑椹汁,滋腎水涼潤肺葉。
日期:113/05/10 病歷號碼:23238 姓名:XXX ♀42歲6月
主訴:偶瀉,眠差仍,右肩臂痛減,胸口痛仍,大椎不舒。
脈象:右澀而無力,左寸細促,關稍浮滑
病名:慢性支氣管炎(J42)* 副病:胃及十二指腸疾病(K319)
處方:
百合固金湯 6.0克 厚朴 1.0克
陳皮 1.0克 白芨 0.5克
丹參(川) 0.5克 貝母 0.5克
海螵蛸 0.5克
3包14天 服法:飯後一包
解析:由脈象看病邪退去,但燥化的程度更明顯。問診得知從事餐飲業,需料理炸物,右肩臂痛是工作勞傷,一天只吃兩餐時間不定,胃潰瘍病史。故改以百合固金湯為主方,佐加胃藥。由於燥氣化火,加開鄭欽安《醫理真傳●陰虛門》”甘桔二冬二皮湯”水煎藥,苦甘化陰潤肺,一天一包分兩次溫服。並叮囑廚房料理時要戴外科口罩,較能阻隔油煙。
日期:113/05/24 病歷號碼:23238 姓名:XXX ♀42歲6月
主訴:咳嗽胸痛病情改善。改看它症。
醫案三
日期:113/06/13 病歷號碼:13193 姓名:XXX ♂7歲1月
主訴:平素眠淺,9-6點睡,天冷鼻水。RSV感染,吃抗生素後,咳嗽仍,大便硬,變瘦。
脈象:右澀,顆粒明顯,滯礙難行,左寸細,關實
病名:咳嗽(R05)
處方:
大承氣湯 1.2克 清燥救肺湯 3.6克
天花粉 2.0克 梅子粉 1.0
3包7天 服法:飯後一包
解析:這個小朋友06/24回診,服藥水便所以沒把藥吃完,偶咳嗽,痰音重。查其過往病史:去年9月A流吃抗病毒西藥,大便硬不暢。之後偶見鼻涕倒流,天冷鼻水。今年1月出國玩飲食寒涼,上下目胞腫,腹時痛大便硬。6月RSV病毒傳染吃抗生素,大便硬,咳嗽頻。抗病毒西藥和抗生素苦寒,多數病人吃了傷腸胃會腹瀉,但這病人的症狀皆為大便變硬,內傷於清涼藥物之燥,是為涼燥。而天冷鼻水以及飲食寒涼腹時痛大便硬,誠如《溫病條辨●補秋燥勝氣論》所言:傷燥,如傷寒太陽證…桂枝湯小和之。
台灣地處亞熱帶海島型氣候,臨床涼燥的病人少,燥氣化火的病人較多。原本臨床思路診斷為熱燥,選用清燥救肺湯,組成有人參、胡麻仁炒研、阿膠等,此方辛涼甘潤,方內不用苦寒藥以顧護胃氣;次用大承氣湯急下存陰。但服藥不如預期,應修正為涼燥,處方杏蘇散,次用小承氣湯。《溫病條辨●補秋燥勝氣論》:陽明燥證,裡實而堅,未從熱化,下之以苦溫,去大承氣湯改為小承氣湯微兼溫矣。《瀕湖脈學》澀脈為陰脈,寒凝於血分,顆粒狀的短脈,至數較疏,會滯礙難行,實為涼燥之本脈。
醫案四
日期:113/08/14 病歷號碼:0000011413 姓名:XX ♀58歲5月
主訴:天冷血壓升,自述體熱火氣。在大陸中暑,回台咳頻痰不多,咽乾,氣管癢,熱燥
脈象:右寸滑
病名:咳嗽(R05)
處方:
清燥救肺湯 2.5克 柴胡 1.0克
黃芩 1.0克 半夏 1.0克
甘草 1.0克 五味子 1.0克
桔梗 0.5克 杏仁 1.0克
金銀花(甲) 1.5克
3包7天 服法:飯後一包
日期:113/08/21 病歷號碼:0000011413 姓名:XX ♀58歲5月
主訴:咳嗽,胸口按痛、背痛,囑中午燉梨溫食
脈象:右關澀,左浮大無力
病名:咳嗽(R05)
處方:
清燥救肺湯 3.0克 補中益氣湯 3.0克
蒼朮 0.5克 澤瀉 0.5克
茯苓 0.5克 生地黃 0.5克
麥門冬 0.5克 神麴 0.5克
黃柏-川 0.5克 黃連 0.5克
五味子 0.5克
3包7天 服法:飯後一包
解析:《溫病條辨●補秋燥勝氣論》:秋燥之氣,輕則為燥,重則為寒,化氣為濕,復氣為火。《素問●六微旨大論》:陽明之上,燥氣治之,中見太陰。《素問●至真要大論》:少陽太陰從本,少陰太陽從本從標,陽明厥陰,不從標本,從乎中也。故從本者,化生於本,從標本者,有標本之化,從中者,以中氣為化也。
病人舌象濕熱、身腫面腫,咳嗽則是燥化明顯。處方是清燥救肺湯,再加李東垣的清燥湯,主治肺金受溼熱之邪,痿躄促。《雜病心法》:痿燥因何治濕熱,遵循內經取陽明。時令濕熱清燥湯。喻嘉言曰:「燥與濕相反者也。方名清燥,而以去濕為首務,非東垣具過人之識,不及此矣。」病人連服兩周,症狀改善減輕,續用它方收功。
”醫生怕治嗽”因為病因多,病況變化也多。後學不敏,僅就讀書心得、前輩傳承及臨床經驗,整理歸納。醫學的傳承,源自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~